【世界精神卫生日】后疫情时代,我们一起面对焦虑和抑郁
【世界精神卫生日】后疫情时代,我们一起面对焦虑和抑郁
今天(10月10日)是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,
今年的主题是“弘扬抗疫精神,护佑心理健康”。 现代社会,每个人每天都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,无论是求学、职场打拼还是长期居家,生活压力、情感关系、社交媒体等都可能让我们的心灵长期遭受压力。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,几乎人人都体验过焦虑、抑郁的情绪。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、社交隔离、收入减少都可能加重人们焦虑的风险。有些人因为精神困扰还出现酒精和药物使用、失眠、躯体不适等情况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尤其要记得善待自己,为压力找一条合理的“疏散通道”,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,守护心灵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! “医生,我心情不好,书看不进,做作业也效率很低。” “医生,这半年我浑身哪儿哪儿都不舒服,隔三岔五就跑医院,可又没检查出啥,这是什么怪病?” “医生,你快让我住院,我要是老动不动就心慌、胸闷下去,‘业绩王’的名声可就不保了。” …… 新冠肺炎疫情趋于稳定之后,杭州市七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都出现了“井喷”,迅速超过去年的同期水平。“据统计,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,焦虑和抑郁是‘后疫情’时代情绪问题的主旋律。”杭州市七医院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陈致宇介绍。 初二男生的“懒”竟是抑郁症 中饭以后是自由活动时间,各个病区的患者都邀请各自要好的病友下棋、打牌、聊天、打球……小炎(化名)却一个人坐在病房里。他背对着门,桌上垒着一堆学习材料,他手上拿着一本英语小短文,目不转睛盯着,可过了十来分钟却不见他翻页。 “他应该是在发呆,又神游了。”他的主管医生梁燕说,这孩子特别不愿意跟别人讲话,总喜欢一个人待着。 小炎15岁,是一名初二学生,成绩始终中等。父母并没过多苛责,觉得只要他能管好自己也不算糟。可年初的突变,一下子打乱了他的节奏。 网课期间,他总觉得不太能跟上老师的思路。为了完成作业,他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忙到半夜是常有的事。 而复课之后,已习惯一个人学习的小炎,似乎很不适应跟老师同学见面。他觉得他们是那么的陌生,更害怕的是自己比不上同学,因而不敢跟他么说话,也不敢跟他们一起玩。于是,复学后不久,他的学习状态越来越糟糕。“我心情不好,书也看不进,你们陪我去看病。”意识到自己不对的小炎,主动向父母提出了就诊的要求。 “去看病没问题,可你会有什么病,就是懒而已。”虽然不解但一向开明的父母还是答应了小炎的提议。 经市七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综合检查,小炎被诊断得了抑郁症,需要接受住院治疗。 听到这个结论时,父母一下子愣住了,说什么也不愿相信。反倒小炎表现得十分淡定,坦然去办住院手续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类似小炎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。“为什么晚上不能迟点睡觉?”“为什么我不能玩游戏?”……在各个家庭中因此“开战”的情景比比皆是。这从杭州市七医院日益增长的青少年患者就可窥见一斑。 死活不住宾馆,长假出游因此提前结束 趁着国庆中秋长假,去欣赏秋色,本是件令人愉悦的事,可刘女士(化名)却觉得着实遭罪。 按照计划,假期第一天刘女士一家三口就要出发省内自驾游。一是带已经上小学的儿子出去玩玩,二是让神经紧张的刘女士能放松一下。 新冠疫情以来,刘女士一直特别敏感,每天关注各种相关信息,都快学成“专家”了。然而,她了解得越多,心里就越害怕。一次,回家电梯里遇上个发烧从医院看病回来的邻居,当晚,她也紧张到各种不好,喉咙不舒服、没力气……直到纠结了两天后上医院做了新冠核酸检测才放心 可这只是开始,之后她时不时就觉得身体各种不适,一会说胃难受,一会说胸口闷,一会说脑仁疼……隔三岔五就往医院跑,去求证自己是不是得了那些以为的毛病,检查结果却总是啥问题也没有。 这次出游,家里人让她散心缓解焦虑,殊不知却让她“雪上加霜”。 “其实白天在玩的时候还行,她都跟我们一起行动,就是到晚上睡觉时不行,她死活不肯住宾馆,说是这种公共场所不干净,后来只能我跟儿子去住,她一个人睡车上。你说车上怎么能睡得好,所以我们第二天起床就只好结束行程提早回杭州了。”刘女士的老公虽有些惋惜,但更多的是对爱人的关心。 而回家以后,家里人思来想去觉得刘女士这样的状态很不对,便劝她到杭州市七医院求助精神专科医生。心身二科主任唐光政详细询问了病史,并综合相关检查,诊断她得了焦虑症。 无独有偶!单身帅小伙小陈(化名)是位金牌销售,复工复产以来,他一直忙得不可开交。节前的一天,他突然觉得心慌、胸闷,吓得同事们还叫来120把他送急诊,结果检查心脏根本没有问题。但离开医院以后,小伙子落下了“心病”,他坚定地认为自己是身体不好的,担心会因此影响工作,坏了“业绩王”的名声。所以,长假一开始,他就主动要求住进杭州市七医院。 “成人的世界里没有‘容易’二字,尤其是那些个性多、思多虑的人,一旦被某些事件激发了焦虑神经,就需要通过规范的治疗才能让它们消停下来,否则后遗问题会反反复复。而今年的新冠疫情,确实激发了不少人的焦虑神经,不容小觑。”唐光政说。 抑郁、焦虑很常见 别害怕寻求专业帮助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、各种竞争压力的逐渐加剧,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近年来都在快速上升,尤其是在某些突发事件的诱发下,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频频出现。而早发现、早干预对于精神和心理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。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,从2018年至2020年9月底,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近三年门诊量达127.34万余人次,其中早期干预(青少年心理)、儿童心理、睡眠障碍、焦虑障碍、抑郁症等门诊人次涨幅明显。 “其实,一直以来,我们的专家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教,告诉大家焦虑、抑郁等都是常见的心理状态,人这一生中都会经历到,只有些人表现得明显而有些人表现不太明显而已,千万不要讳疾忌医。而疫情发生以来,我们更是进一步深入学校、社区、企事业单位,把相关的识别知识手把手教给大家。另外,我们也在加快进行信息化建设,利用互联网手段让患者更便捷享受高质量服务。”陈致宇说。 当大家感受到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时,也不用担心着急,现在有很多的方法来解决,只要掌握科学的手段,便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。比如:可以多找好朋友聊聊天、唱唱歌,适当做点散步、慢跑、太极、瑜伽等有氧运动。有科学研究认为,唱歌、运动和笑,是有助于长寿的前三位因素。疏解郁闷心情的同时还能延年益寿。当然,要是病症严重到没办法自我舒缓时,还是得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