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要提醒!手足口病高发季到了,学龄前儿童多发,家长和学校要警惕!
重要提醒!手足口病高发季到了,学龄前儿童多发,家长和学校要警惕!
每年4~7月、9~12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,学龄前儿童多发,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,亟需家长和学校高度重视。
传播途径
手足口病患者、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,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、咽喉分泌物、唾液和疱疹液等向外界传播。
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,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;或直接接触患者抓破的水疱而感染。
吸入被病毒污染的空气(飞沫)、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、食物等可发生感染。
因此在疾病流行期间,很可能发生学校和幼托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。
主要症状
得了手足口病,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、口腔等部位皮疹或溃疡,口腔内的疱疹破溃时患儿往往疼痛难忍,不能吃东西。发病后7-10天可以自行痊愈,不会留下后遗症,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。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脊髓灰质炎样麻痹、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,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可发生死亡。
活动室或教室:保持通风;保持桌面、台面、地面清洁;做好消毒。
儿童或学生宿舍:保持通风;勤晒被褥,保持被褥整洁和地面清洁;做好消毒。
玩具和教具:儿童常用的玩具、常接触到的物品(如门把手)应定期进行清洁,并用84消毒液等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。
饮水与饮具:供应开水或纯净水;餐具不交互使用,定期消毒。
食堂或餐厅:食堂须有卫生许可证,员工须有健康体检合格证;不采购和使用腐烂、变质、过期加工原料;室内清洁卫生,餐具定时消毒。
厕所:保持通风和清洁卫生,最好使用水冲式便池。使用非水冲式便池时,要指定人员经常清理厕所粪便;做好消毒。
生活垃圾管理:配备密封式垃圾箱,垃圾集中存放,定时清理;做好消毒。
坚持每天晨午晚检,观察和测量学生或儿童体温。
对学生或儿童进行体温监测的同时须检查有无手、足皮疹和口腔疱疹。对有体温升高和手、足皮疹及口腔疱疹者,通知其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及时就诊,并将诊断结果告知学校或幼托机构。
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及患者一般至少要隔离(休学)2周。
上好健康教育课,教育学生和家长养成“勤洗手、喝开水、吃熟食、勤通风、晒衣被”等卫生健康习惯。
保持环境卫生。勤晒衣被,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养成良好习惯。家长要给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,不喝生水、不吃生冷食物,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定期消毒物品。奶瓶、奶嘴、餐具、玩具等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、消毒。
避免接触患儿。不与患病儿童玩耍和密切接触,二胎家庭,如一个孩子发病,要注意及时隔离观察。
主动告知隔离。若宝宝确诊为手足口病,且在上幼儿园,要及时告知所在幼儿园或托儿所,以便及时消毒、处理,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、隔离(休学14天)等工作。
及时医院就诊。若怀疑宝宝患有手足口病,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。
EV71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的主要病原,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,可导致患儿死亡。手足口病尚缺乏特异治疗药物,因此接种EV71疫苗,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但是,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型病毒如CA16等引起的手足口病。因此,家长不能因为接种过疫苗就高枕无忧,日常预防保健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仍然非常重要